今日,立夏如約而至,標志著夏季拉開序幕,開始進入萬物繁榮秀麗的季節(jié)。
立夏是屬于夏季的第一個節(jié)氣。古人說:“斗指東南,維為立夏,萬物至此皆長大,故名立夏也。”
此時陽氣愈來愈盛,地下溫度持續(xù)升高,生活在地下的小動物鉆出地面,開始活動和鳴叫,蔓藤快速攀爬生長,萬物綻放出濃烈的生命氣息。
隨著氣溫漸升,日光漸燥,人體陽氣也開始步入極盛時期,新陳代謝進一步增強。我們在養(yǎng)生方面,也要做出相應調整。
淡飲食
立夏后,自然界的變化是陽氣漸長、陰氣漸消,相對于人體臟腑來說,是肝氣漸弱、心氣漸強,此時的飲食原則應增酸減苦、補腎助肝、調養(yǎng)胃氣。故飲食宜清淡,以低脂、易消化、富含纖維素為主,應多吃蔬果、粗糧。平時可多吃魚、雞、瘦肉、豆類、芝麻、洋蔥、山楂、西紅柿等;少吃動物內臟、肥肉及過咸的食物,如咸魚、咸菜等。
中醫(yī)認為,吃苦味食物不僅清心火,還可以養(yǎng)心安神,平時可多吃一些苦味類食物,如苦瓜、香菜、蓮子等。苦味食物屬寒涼清瀉類,雖能清熱瀉火,但體寒虛弱者不宜食用。
緩運動
夏天是晨練的好時節(jié)。中醫(yī)養(yǎng)生中講究“冬藏夏放”,也就是說冬季要注意營養(yǎng)和能量的積累,而夏季就要增強身體的新陳代謝能力,所以,晨練是不錯的選擇。大家應早睡早起,加強鍛煉,增強自身免疫力。
需要注意的是,鍛煉雖有利身體,但在夏季不宜運動量過大。由于夏天天氣炎熱,容易出汗,帶走身體的能量,所以,要及時補充消耗的能量。建議在炎炎夏季自備一些降溫防暑飲品,比如綠茶、綠豆湯、酸梅湯等,都是止渴生津的養(yǎng)生飲品。
慎起居
《素問·四氣調神大論》曰:“夏三月,此謂蕃秀……夜臥早起,廣步于庭。”王祥生解釋,立夏后,晝長夜短,人們作息時間要順應氣候,晚上睡覺時間可比春季稍晚些,以順應陰氣的不足;早上應早點起床,以順應陽氣的充盈。重視午休,午餐后休息半小時至1小時。
進入夏季后,氣溫逐漸升高,霉菌等病菌生長繁殖速度加快,所以應及時清潔居室,保持室內空氣清新、濕度適宜。
調情志
立夏養(yǎng)生還應重視的一點就是重視“靜養(yǎng)”。立夏養(yǎng)生要做到“戒怒戒躁”,切忌大喜大怒,要保持精神安靜,心情舒暢。還可多做靜一些的文體活動,如繪畫、釣魚、書法、下棋、種花等。
夏季養(yǎng)心
立夏節(jié)氣應重點養(yǎng)護心臟。人體“心”臟與四季中“夏”相應,夏季時心陽最旺,功能最強。
日常生活中可自我按摩內關穴,內關穴位于前臂掌側,腕橫紋上兩寸,掌長肌肌腱和橈側腕屈肌肌腱之間。按摩時,一只手的拇指放在對側手臂的內關穴上,稍微向下點壓,用力后保持壓力不變旋轉揉動,點揉1分鐘后再換對側。按摩時,以產生酸脹感為佳,長期堅持能起到保護心臟,緩解心痛、心悸、胸悶的作用。
食療方
棗仁寧心湯
材料
酸棗仁30克,白茯苓30克,桂圓肉10克,生姜3片,紅棗5枚,陳皮5克,豬瘦肉500克。
做法
將上述材料洗凈后一同放進煲內,加水適量,先用大火煮沸,再用小火煲2小時,加鹽調味即可食用。
功效
養(yǎng)血補虛,寧心安神。適合勞神透支,心血不足,心悸失眠之人。
作者介紹
陳永昶:揚州市中醫(yī)院肺病科副主任,揚州市中醫(yī)院中青年名醫(yī),副主任中醫(yī)師,醫(yī)學碩士。江蘇省老年醫(yī)學會中醫(yī)老年分會常務委員、江蘇省中醫(yī)肺系學會青年委員、揚州市中西醫(yī)結合肺系委員會委員兼學術秘書、揚州市中醫(yī)學會肺系委員會委員。師從江蘇省名中醫(yī)茆俊卿教授,朱佳教授。曾至江蘇省人民醫(yī)院呼吸與危重癥科及呼吸內鏡中心進修學習。在省級以上醫(yī)學雜志、期刊上發(fā)表論文10余篇,參與完成市級、省級科研課題4項。2020年初深入一線隔離病房參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救治工作,獲得“揚州市衛(wèi)生行業(yè)優(yōu)秀共產黨員”榮譽稱號。擅長中西醫(yī)診治肺部小結節(jié)、慢性咳嗽、慢性阻塞性肺病、支氣管哮喘、肺間質纖維化等呼吸系統(tǒng)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