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時秋意甚濃,在東關街觀巷北巷口,一棵高大茂密的樹上結滿了綠色的果實。老揚州人稱其為“子彈樹”或“啞巴樹”,過去小孩子常用它來當作子彈相互玩耍。它叫苦楝樹,與榆樹、槐樹等都是揚州常見樹種。市中醫(yī)院皮膚科主治醫(yī)師李舒佳說,苦楝樹不僅是平原、低海拔丘陵區(qū)的良好造林樹種,還是一種藥用植物,其果實、根皮、花、葉均可入藥。
春來開花秋結果
結的果實是小時候的玩具
作家龐余亮在文章《我那水蛇腰的揚州》中,表達了自己對運河之城揚州的喜愛,而在文中,他曾幾次提到楝樹。“1983年的揚州,我見得最多的不是楊柳,而是榆樹和苦楝樹。”“對了,我有很多書就是坐在古渡邊讀的,那里有很多不生蟲子的蔥蘢的苦楝樹。”“后來我再去東關街,在僅剩的一棵大苦楝樹下,我又想起了已仙逝的姚老師……”
而東關街的那棵苦楝樹,不僅留在龐作家的記憶里,也是凝結著許多老揚州童年的回憶。65歲的杜祥開家的苦楝樹也就幾十步之遙,“以前揚州苦楝樹多呢,春天里,滿樹的紫色小花特別美。到秋天時,結的果實,一顆顆圓溜溜的。是我們小時候最愛的玩具。”
62歲的市民王女士,老家在邗江槐泗鎮(zhèn)。她回憶,故鄉(xiāng)家家房前屋后都有樹。泡桐、槐樹、楝樹好多樹種。王女士清楚地記得楝樹花先冒葉子后開花。“楝樹花是淡紫色的,不大,小小的。蠻好看的。楝樹花不多,藏在葉子里,不留神還真不太在意。”
或許有更好的造林樹種替代,園林專家表示,除了東關街這棵高大的苦楝樹,朱自清故居等景區(qū)還有一棵,或者私人院落或雜在綠化帶中,人工栽種的數量并不多,多是自然繁殖的。專家說,楝樹的綠化功能很不錯,它有耐煙塵、殺菌的功能,還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氣體,且吸收量大。
苦楝樹根皮、樹皮
皆可入藥可殺蟲療癬
作為一名皮膚科的中醫(yī)師,李舒佳更關注苦楝樹的藥用效果,特別是針對皮膚的療效。她說,苦楝樹又稱苦苓樹、紫花樹等,為楝科落葉喬木植物,一般高10-20m。是平原、低海拔丘陵區(qū)的良好造林樹種,亦是藥用植物,其果實、根皮、花、葉均可入藥。
苦楝樹根皮、樹皮皆可入藥。性寒味苦,有毒。功效主治:殺蟲、療癬。用于蛔蟲病、蟯蟲病,蟲積腹痛;外治疥癬瘙癢。“《景岳全書》就曾記載,苦楝根味大苦。殺諸蟲,尤善逐蛔。利大腸,治熱毒惡瘡。苦酒和涂疥癩甚良。”
苦楝樹的果實,又稱金鈴子,性寒味苦,有小毒。功效主治:理氣、止痛、清濕熱、驅蟲。治疥癬、凍瘡。“我們皮膚科一般用的是川楝子,它與苦楝子同科同屬不同種,功效也略有不同。川楝子還有疏肝泄熱、行氣止痛的功效,可用于皮膚科常見病帶狀皰疹(蛇串瘡)引起的胸脅疼痛等。”
苦楝樹的葉子也是一味藥,李舒佳介紹,其性寒味苦,有小毒。功效主治:清熱燥濕,殺蟲止癢,行氣止痛。主治濕疹瘙癢,瘡癬疥癩,蛇蟲咬傷,滴蟲性陰道炎,疝氣疼痛,跌打腫痛。因苦寒,傷脾胃,不宜多服。外用適量,煎水洗、搗敷或絞汁涂。
苦楝花花瓣淡紫色,呈倒卵狀匙形。性寒味苦,功效主治:清熱祛濕;殺蟲;止癢。主治熱痱;頭癬。用法用量:外用,適量,研末撒或調涂。《圣濟總錄》記載可用來治痱子瘙癢:“苦楝花不拘多少,焙干,搗羅為細末,入蚌粉、滑石末各少許,研勻。日頻敷之。”《河南中草藥手冊》載“治頭癬:苦楝花適量。研細面,用鮮肉湯和白酒調涂患處。”
醫(yī)生提醒
有一定毒性,不可擅用
李舒佳提醒,盡管苦楝樹周身可入藥,但具有一定的毒性。特別是苦楝皮有一定的毒副反應,服藥中毒后可有頭痛、頭暈、惡心、內臟出血等嚴重中毒癥狀,所以市民不可擅用。
醫(yī)生介紹
李舒佳 醫(yī)學碩士,皮膚科主治醫(yī)師,美容主診醫(yī)師。
畢業(yè)于南京中醫(yī)藥大學,師從江蘇省中醫(yī)院皮膚科主任閔仲生教授。擅長中西醫(yī)結合治療皮膚科各種常見病、多發(fā)病,如痤瘡、濕疹、蕁麻疹、銀屑病、黃褐斑、真菌性皮膚病、性傳播疾病等,同時在激光治療痤瘡痘印、色素痣、老年斑、皮膚贅生物等疾病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。在國家級、省級期刊雜志上已發(fā)表多篇論文。